员工登录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天是:

首页 >新闻中心 >部门动态 > 正文 部门动态

输液过滥比“玻璃渣”更可怕
编辑日期:2012年12月13日 00:00作者:办公室 阅读次数:[关 闭]
“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上有很多玻璃渣”。近日,这句话在微博上被大量转发,引发不少家长恐慌。日前,发表该言论的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对媒体解释说,该说法来自国外一项动物实验结果,“玻璃渣”并非肉眼可见;他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呼吁家长和医生勿滥输液”。
输液的确会带来静脉“输液微粒”
输液会在体内囤积“玻璃渣”,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邵乐文表示,这是有可能的,“我们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输液微粒’ ,用来称呼这些现象。输液微粒可来源于多方面,如药液在生产过程中或出厂前未严格把关,达不到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就可能造成微粒污染;输液器具的生产环节也可能产生微粒污染;还有多种药物的配伍造成的结晶性微粒;输液操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微粒,比如加药过程及输液器针头插入橡皮塞瓶口时产生的橡皮微粒,加安培类药物时产生的玻璃屑微粒,棉签消毒瓶口、安培时遗留在瓶塞或安培颈上,通过加药过程进入瓶内的棉纤维微粒,加药过程中污染药液产生的细菌微粒等,这些微粒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它一旦进入人体,则终身存在于体内,积累到一定量时会给病人带来危害,如发生血管栓塞、诱发静脉炎、引发输液反应等”。这些情况有部分可以避免,有些则很难避免。
用药的基本原则还需持续宣传
陈运彬表示,他之所以在学术会议上提出“输液会残留玻璃渣”,目的是想呼吁家长和医生勿滥用输液,“现在孩子发烧一两天不退,一半以上的家长都要求输液”。
在我国,输液过多和抗生素滥用是个老话题。“我在门诊劝一位家长不要给孩子输液,比动员家长给孩子输液要困难的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主任冯琪教授曾对记者说,她很少让自己的孩子输液或使用抗生素,毕竟“是药三分毒”,输液风险大,可是很遗憾,这些观念并没有被大众接受。
“实际上,现在许多口服药的生物利用率已经达到100%,并不比静脉输液差。除此之外,能外用解决问题的不要口服、能口服的不输液,能不用药就不要用,这一用药的基本原则还需持续宣传。
温大医疗保健中心摘自健康报
2012年12月13日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