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登录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今天是: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工作 > 正文 党建工作

高校后勤改革中基层党建的保驾护航作用初探
编辑日期:2013年09月10日 00:00作者: 阅读次数:[关 闭]
摘要: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走过10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高校后勤的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深刻认识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对后勤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的任务、认清形势、找准特点和难点,从而探索加强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的新途径和办法,充分发挥后勤基层党组织在后勤改革过程中的保驾护航作用,不断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关键词:高校 后勤改革 党建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走过了十年历程。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保证。在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后勤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认清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与现状、找准其特点和难点、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明确其任务、探索加强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的新途径和办法,从而全面提升后勤党建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为后勤改革保驾护航。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向着国际化、一流化的方向迈进。而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有一流的后勤保障,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势在必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突破了原有的体制机制,其在运行机制、人事分配、财务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铁饭碗”和“等、靠、要”的工作模式;人员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员工思想上的波动,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同时,相对高校大的环境而言,后勤改革往往是“一枝独秀”,校内人事、财务等方面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造成后勤部门的“单兵独进”。要确保这一改革的平稳顺利,后勤党建工作就要在后勤改革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党建的政治核心和战略引领作用,将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改革的整体规划中;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后勤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和睦顺畅的局面,同心同德搞建设,群策群力促和谐。真正使党建工作成为推动改革的有力抓手,为高校后勤改革的稳定和发展保驾护航。
二、高校后勤基层党建工作对后勤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认清高校后勤基层党建面临的外部和内部形势下,部分高校开始着手研究党建工作在后勤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后勤服务集团认为“只有明确党组织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任务,并充分发挥和加强党组织的作用,才能使后勤社会化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重庆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强调“在开展后勤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思路,才能在改革中引导高校后勤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的校园做出贡献”[2];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提出“要确保这一改革(后勤改革)过程的顺利推进,充分发挥高校后勤集团党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3];……。可见,党的建设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引领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维稳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凝心聚力作用、和谐建设等作用直接关系着后勤改革的成败。在各种研究中,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达成以下共识:
1、后勤改革的“风帆”。后勤事关高校的稳定,在维护高校稳定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勤改革也必须以保持稳定为前提,协调化解各种矛盾,但是从所面临的形势来看,单凭行政手段或经济手段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核心作保证。这个政治核心就是基层党建工作,其在引领改革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保障和监督作用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是后勤改革的“风帆”。
2、后勤改革的“桥头堡”。随着社会与高校的发展,后勤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岗位竞聘带来的压力、个人经济收入和工作绩效的问题、后勤从学校母体中分离出来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4]等问题。必须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才能将后勤改革不断推进。基层党建正是后勤改革中的“桥头堡”。她事前调研、事中设计、事后跟踪,全程保驾护航。
3、后勤改革的“动力源”。人的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基础。大多数后勤职工在后勤岗位奉献了数十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都是后勤不断发展的财富。但后勤改革打破了原有的体制机制,仅凭原有的工作经验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激励、协调、带领广大后勤员工不断提高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后勤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基层党建工作是后勤改革中的马达,是后勤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