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学生们来到湖边,行走,看书,天鹅们就在湖中游来游去。日子一久,天鹅们开始走到岸上与人亲近。原本普通的河畔,因为这样的风景,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成为温州大学一道独特而温情的风景线。
编者按:为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温州网推出“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幸福温州”网络专题报道,并重点策划“寻找最美温州”等系列报道,全景展现十八大精神在温州学习、贯彻情况和一线实践。
温州网11月25日讯(记者 颜弘炜 特约摄影记者 孙新尖)这是一个雨雾迷蒙的日子,站在温州大学的求学湖畔,绿湖、绿树,一片静谧婉约。这时,湖面上飘来两朵黑云,近了一看,长颈、红喙,竟是两只黑天鹅!
它们时而扭动一下长长的脖子,时而把脑袋埋进水中,时而仰起头“嘎~嘎~”地高歌几声,时而展开翅膀拍打几下水面,一层层涟漪在它们优雅的动作下荡漾开来。如果你是第一次来,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它们是这湖里的精灵。
“求学湖”畔的天鹅情调
温州大学茶山校区的行政中心一侧,有一个人工湖,名为“求学湖”。最初大家觉得这个湖太安静了,想要加点动态的元素。养鱼太普通,养鸭子太死板,最后一个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养天鹅!
白天鹅是国家级保护动物,不允许个人养殖,但黑天鹅可以。就这样,六只黑天鹅落户求学湖,那天是2008年1月15日。
黑天鹅的到来,让原本普通的求学湖,多了一份别样的情调。
每天,学生们来到湖边,行走,看书,天鹅们就在湖中游来游去。日子一久,天鹅们开始走到岸上与人亲近。原本普通的河畔,因为这样的风景,有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成为温州大学一道独特而温情的风景线。

师生共护天鹅“产房”
当年,李丽萍是温大后勤集团物业公司的经理,也是第一代的“天鹅养育人”,2008年下半年的一天,一只平常“循规蹈矩”的天鹅突然上岸乱走,甚至有一次蹿进了办公室,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后来才发现,这只天鹅在下蛋,这样的“暴走”就是四处找下蛋的地方。
发现的时候,天鹅已经四处下了几枚蛋,蛋不集中在一处,天鹅东孵孵西孵孵,根本就孵不出小天鹅。于是,李丽萍召集大家在原来天鹅窝的旁边,又盖了“育儿房”。有趣的是,天鹅都是“一夫一妻”的,但孵蛋的工作,却加入了另一只公天鹅。三只天鹅轮流孵蛋的时候,大家还发现这“假爸爸”比“真爸爸”孵得还积极。
那段日子,“育儿房”的周围建立了一个“保护区”,学生们经过,都会自觉放慢脚步,压低声音,终于,在大家的呵护下,四只小天鹅出生了!
爸爸,妈妈,四个宝宝,还有一个干爹……天鹅之间有趣的故事,成为温大流传的一段段佳话。那一年,关于天鹅的新闻事件,成为温州大学年度十大新闻排行第二名。

一只灰天鹅在向黑天鹅“打招呼”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温大的天鹅名气也越来越大,说起温大“求学湖”没有几个人知道,说起“天鹅湖”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个湖因为天鹅出名,因为天鹅充满灵气,这里成为一个演绎美丽风景,孕育奇妙故事的去处。旅游的人们,夏令营的孩子,被天鹅吸引的人们一拨拨地前来,为的就是在湖边坐一坐,静静地看一会儿天鹅。
筹划天鹅主题校园文化活动
后来,乐清一家畜牧养殖场的场主听到天鹅的故事,特意向温大赠送了五只灰天鹅、五只大雁。如今,“天鹅湖”上有一个大家庭,平日里嬉水高歌,好不热闹。因为天鹅的缘故,湖里放养的鱼也有了更多饲料,养得膘肥体壮。“天鹅湖”也愈发显出生态之美。
如今,第二代“天鹅养育人”,温大后勤集团物业公司经理张博接过了照顾天鹅的工作。她说,“天鹅湖”已经成为温大的一张生态名片,温大正筹备着以天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温大的“天鹅湖”,已然成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一幅以生态为主题的大爱画卷。
几年来,关于天鹅与温大的故事不断地演绎。天鹅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之一,而师生对天鹅的爱护,对于生态的关注也成为佳话。“我们不仅仅是开辟一个人工湖,养几只黑天鹅,为的是创造更好的校园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温大的师生们说,做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有责任、有义务把这种精神传承。

虽然下雨,也有“粉丝”撑伞驻足观望
全文转自温州网http://news.66wz.com/system/2012/11/22/103437664.shtml
总经理办公室
2012年11月26日